当前位置: 首页 > 科学讲堂 > 小学科学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

小学科学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

2024年01月11日 15:37:47 访问量:2497

河南省小学科学学科课堂教学

基本要求(试行)

科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,具有基础性、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。科学课程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进步的需要,为全体学生提供适合的、公平的学习和发展机会。为了充分发挥科学课程的育人功能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,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,提高课堂教学质量,依据课程标准,制定《河南省小学科学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(试行)》。

一、教学准备

()课标研读

课标研读是准确把握科学课程的基础性工作。要研究、学习课程标准,包括正确把握课程性质,明确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,理解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,掌握课程内容,落实课程实施,坚守学业质量等。

(二)教材解析

1.以课程标准、教材、教学参考用书、学生基础为依据进行教材解析。课程标准是确定学习内容与要求、制定学习目标的基本依据。读懂教材,掌握学习内容,梳理内在的逻辑和结构;阅读教学参考用书,正确理解教材编写意图;读懂学生,设计学习路径,确定教学重难点。

2.从目标要求、内容结构、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教材解析。明确学段学习目标要求,核准单元在学科领域中的位置和作用。立足单元整体进行教材解析,注重前后内容的联系,逐课分析教材内容,理解各板块之间的关系,确定适合的教学方法。明确教学过程各环节学习活动的目的、学习活动的内容,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等。

3.从单元教学出发进行教材解析。整体关注全册教材、单元教材、课时教材的一致性。明确单元教材涉及的核心概念和学习内容,梳理科学观念、科学思维、探究实践、态度责任等之间的关系,明晰单元整体设计意图、内容要求、知识结构等。全面分析教学内容的展开过程,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。

(三)学情分析

1.学情分析贯穿于课前、课中和课后的全过程。课前,可采用谈话、问卷等方法,调查学生的前概念。课中,用观察、对话、分析科学记录单等方法,实时掌握学生的认知变化。课后,采用拓展应用、设计制作等方法分析掌握学情。

2.多维度进行学情分析。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已有认知、能力基础、心理发展程度、生活经验、班群特点等进行调查分析。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状况进行预判,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,并把学情分析和教学评价紧密结合起来。

3.以学情分析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。认真研究学情,使教学的内容、方法、容量、重难点和进度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。

(四)教学设计

1.教学目标

基于课程标准、教材解析、学情分析,制定教学目标。关注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科学观念、科学思维、探究实践、态度责任四个维度,体现核心素养的整体性。结合具体学习内容、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确定单元教学目标、课时教学目标,并保持与学段目标之间的一致性。目标表述要做到具体准确,可操作,可评测。

2.教学方法

掌握探究法、观察法、讲授法、谈话法、演示法、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特点与功能,根据教学需要灵活选择、综合运用,在教学方法中融入现代教学技术,增强教学效果。鼓励积极使用项目式学习法、STEAM学习法等新型教学方法开展教学。

3.教学内容

围绕教学目标,选择适切的教学内容。选择与学生经验关联的学习内容,选择学生能够亲历探究实践过程的学习内容,选择有利于培养良好情感、态度与价值观的学习内容。遵循学习进阶的原则,教学内容的组织要指向学科核心概念。加强知识学习与现实生活、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,突出核心概念在真实情境中的应用。

4.教学准备

认真准备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方案,对课程实施过程中可能的突发情况有预案。准备好课堂探究实践操作材料,熟悉探究实践活动流程,教师在授课前需亲自试做课堂实验、操作活动等。

5.教学过程

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任务,依据教学任务设计教学活动,教学环节体现思维进阶,教学过程呈现教学评的一致性,教学过程要指向学科核心概念的建立,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。

新课导入要基于真实的问题情境,情境既要激趣又要贯穿学习的始终。设计旨在激发学生自主、探究、思维、合作的教学活动,避免程式化、表面化的简单设计,注重学生的反馈。

6.教学活动

对单元教学活动、课时教学活动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,聚焦相应的核心概念,设计前后相关的系列学习活动。活动设计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,每个活动有明确的目的,活动之间有结构、有梯度,逐步指向更准确、更深刻、更完整的科学概念的建立。教学活动的每个阶段要有相应的同步评价设计。教学活动要有一定的机动性,有基于课堂突发情况的预案。

7.教学评价

树立评价优先观念,评价设计贯穿教学始终。采用多种评价方式,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时、适切的评价,不断促进学生发展。

(五)资源利用

要合理开发、有效挖掘和使用科学教材、教学参考用书、科学实验室、科学仪器室、校园资源、校外资源、网络资源等课程资源,规划好资源利用的方法、途径,使资源服务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。

二、教学实施

()新课导入

新课导入要聚焦学习内容,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、激发学习兴趣、强化学习动机。学习情境的创设要服务于教学目标,强化相关性、真实性和探究性。

(二)新课学习

1.基础知识学习

确保知识的科学性与准确性,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。方法要适宜,充分考虑科学学科的特点,使用观察、实验、测量、调查等方法,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学习科学。注重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,帮助学生逐步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,夯实学科基础。

2.重点难点突破

首先基于学习目标、课中学情、课堂生成事件等,对预设的教学重难点进行灵活调整。其次要科学决策,制订有效的突破策略。尊重儿童学习规律,以观察实验为基础,重视取证之后论证环节的指导。及时准确把握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,在学生的学习困难处搭建脚手架。

3.探究实践

注重引领学生经历探究实践的过程。在科学探究与工程实践的过程中,学习基本的科学知识,掌握观察、实验、测量、推理、解释等基本的科学方法,了解科学探究、技术与工程实践的一般过程和方法。

结合真实情境开展探究和实践活动,让学生学习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研究方案,明确可操作的研究程序,采用观察与实验等方法、技术与工程等途径,开展和实施探究实践。激发学生在探究实践中积极思维,促使学生既重视动手操作,又注重动脑思维。

根据探究和实践活动的形式、难度和学生的学习能力,对探究和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,有合理的指导方案。

4.学习活动

在关注学习需要、明确学习目标等的基础上开展学习活动。(1)关注学习需要。在学习活动实施的过程中,关注学生目标达成的困难所在,并分析困难背后的原因。

(2)明确活动目标。具化每一个学习活动的目标,包括概念目标、能力目标及态度目标等。

(3)丰富活动类型。综合考虑不同类型学习活动的步骤、路径、注意事项和外部保障,根据活动类型的功能、特点等进行适切指导。

(4)加强过程指导。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,老师要根据活动进程随时进行辅助与干预,适时提问,答疑解惑,提供帮助。

(5)积极开展评价。评价活动要贯穿科学学习活动的全过程,老师要通过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,评价教学的成效,以此为依据及时调整教学,确保评价任务的有效实施。

5.实验操作规范

了解实验设计及预期实验现象与聚焦问题之间的关系。备好备足实验材料,实验材料要具有结构性、易得性,并格外关注其安全性。合理安排实验材料的出示和回收时间。严格控制无关变量,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,提倡多次重复实验,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。重视基础实验技能的训练,关注操作规范性并指导学生反复练习。帮助学生理解模拟实验中模型与原型之间的对应关系。真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,恰当使用科学记录单。

6.随堂自测反馈

随堂自测可采用纸笔测验的方法,鼓励开展表现性评价,根据反馈结果及时调整、改进教学。

(三)课堂小结

课堂小结要注重科学性、思想性,小结内容与学习目标相对应,着眼于对学习内容的梳理、巩固与完善。小结要把握要点、突出重点,简洁明快,富有启发,形式灵活多样。课堂小结要以学生为主体,促进学生反思习惯的养成。

(四)作业设计

依据国家相关政策要求,根据学习内容布置适量、适当的作业。强化作业设计,从解释性、科学性、层次性、选择性、多样性等方面整体考虑作业的内容和形式,注重作业设计的实践性、探究性、综合性,积极尝试跨学科、项目式、长周期作业的设计。

作业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,依据教学内容,贴近学生生活。科学记录单可视作科学课堂作业,种植、饲养、制作及课前的材料准备、资料查询、课外观察记录等,均可视作科学课外作业。

(五)教学反思

提升理论素养,强化反思动机,建立反思模型,提高反思能力,实现对教学活动的实时监控和及时调整,推动学习活动的高水平开展。

三、教学效果

()凸显课程性质

站在课程的角度审视课堂教学,教学目标要体现科学课程的

本质特征,综合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。教学内容指向学

科核心概念的建构,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探究实践过程学习科学,体验实证和逻辑在概念建构过程中的作用。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监测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。

(二)关注目标达成

明确每节课学生学习的起点和终点,在思维进阶的节点采用观察、提问、问卷调查、纸笔测试等方式,检测学生学习任务完成情况。重视前测、后测设计,促使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显性化。倡导采用课堂观察等方式审视教学目标的达成度。

(三)评价教师素养

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热爱教育事业,尊重学生人格。明确科学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,理解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,关注核心概念和学习进阶。具备学科知识、学科教学知识、儿童心理学知识,能运用新课程理念,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。教态自然大方,语言严谨流畅,具有课堂教学管理能力。课堂教学基本功扎实,具有实施教学与评价、作业设计与实施等方面的能力。

(四)发展学生素养

保持和发展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,体验科学探究和实践的过程,学习基本的科学知识,初步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,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,在科学观念、科学思维、探究实践、态度责任等方面得到一定的发展。

(五)关注教学评价

在课堂教学中,细致观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,主动收集学生学习状态的证据,给予学生及时指导,科学、恰当地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进行有效的诊断和反馈,促进学生素养发展。

精心设计科学作业,正面反馈引导,促进学生深入思考、主动交流,推动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自我反思和矫正。

编辑:师亚军
评论区
发表评论

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垃圾信息 不良信息
郑重声明: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,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,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。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,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;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,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【通知—删除】义务。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,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,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。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 特此声明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 ICP证 京ICP备13002626号-8 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 版权所有
联系地址: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
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