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读书工程 > 引导孩子深度阅读,你还可以这样做

引导孩子深度阅读,你还可以这样做

2023年11月30日 08:43:49 访问量:2178

“给孩子规定一周读完一本书,读的时候挺开心的,可读后孩子还是没有任何收获。”

“刚看过的故事书,让孩子复述一遍,却支支吾吾讲不清楚。”
“读了那么多书,写起作文来依然是干巴巴的。看的好词、好句一个都没用上。”

这是很多家长所面临的问题,孩子明明在阅读,却一无所获。他们放下书本后,似乎看过的那些文字也随即被留在了书里,并没有记在心中。这主要是因为孩子并没有做到“深度阅读”。

“为什么读过的书大都记不住?”

大致有两个原因:一是读的内容,二是读的方式。
碎片化阅读时代,快餐式的文字越来越多。我们每天接触到的文字不少,但能记住的,越来越少。

也是时候,引导孩子一起回归“深度阅读”了。

图片

一、怎样才算是深度阅读?

深度阅读就是从内容方面进行更深层次地理解,找到其背后的逻辑关系。我们可以从孩子们的阅读方式来进行划分:

01表面阅读,浅层阅读

看了一段话,能按着原文内容说出来,但却没有自己的想法,也没有任何的建议。

02较深阅读,理解式阅读

阅读的时候会带着自己的看法,能够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及建议,并总结归纳出具体的内容。

03创新式阅读

通过自己的方式来阅读,能列举出不一样的看法,同时还能够对原有的内容进行创新式思考。

在这3种层次的阅读中,理解式阅读和创新式阅读是较高层次的阅读状态,都属于深度阅读。这样的阅读方式,还需要家长、老师进行引导,让孩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。

图片

二、泛读100本不如精读一本

深度阅读的关键,不在于读的速度,而在于思考的深度。

语文课的阅读理解题,常被人吐槽。比如:“窗户的蓝色,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?”连原作者都了:“我当时真没什么特别的心情,只是随机选了个颜色。”

纳博科夫(俄裔美籍作家,代表作《洛丽塔》)也说过:

“我最讨厌象征与寓意。”

不过,如果因受过考试的伤害,就拒绝思考文学作品的内涵,那就是矫枉过正,得不偿失了。就像许多家长说的那样,孩子的阅读量明明很大,却并没有显著的提高。

很多时候孩子读书只是沉醉于故事情节中,并不能从文章中汲取知识和营养。

因此,泛读100本书倒不如精读一本。

图片

三、泛阅读现象为何如此普遍?

随着部编教材在小学、初中逐步投入使用,中小学的语文教学模式、学习方法、评价体系,都在发生变化。近几年的高考也出现了整本书阅读的考察,跟新课标对接。

面对越来越高的阅读要求,不少家长感到焦虑,甚至误入歧途——曾经登上话题热搜榜的“量子波动速读班”,号称不用真正阅读、不用记忆,孩子在几分钟内翻完一本书,就等于掌握了一本书的内容。

虽然后经证实,所谓的“量子波动速读班”纯属骗局,但是通过这一事件,也反映出家长们面对阅读高要求的焦虑和病急乱投医的现状。

孩子读书多、读书快,阅读能力就强了吗?不会阅读的孩子,未来就无法面对阅读高要求的考试了?泛阅读现象为何如此普遍?

针对这些问题,总结来看应该是有三方面原因:

第一,孩子年龄小,他们喜欢阅读生动有趣、画面感强的书籍,更喜欢关注书里的故事情节,把看书当成一个休闲消遣式的活动,不太愿去深入思考。

第二,现在很多书籍为了迎合孩子的这个特点,只在故事情节上下功夫,而没有深度可言——本来书籍是需要引导孩子的,现在反而是孩子带着书跑了。

第三,孩子在阅读上缺少一个辅助角色。深度阅读这样的能力,大多孩子是很难在自主阅读、自由阅读中修炼完成的。这时,他们的身边就需要一个有协助能力的大人作为辅助——这个辅助角色可以是老师,也可以是家长,当然要提供这样全方位、个性化的帮助,家长会是最佳人选。

图片

四、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深度阅读?

想要孩子进入深度阅读的状态,需要家长、老师进行引导。

当孩子真正进入到深度阅读的状态后,阅读才会是有收获的、有效果的。然而,很多家长表示自己平时都是碎片化阅读,如何有效引导孩子进行深度阅读?

首先,帮孩子做好“营养”的均衡——筛选适合阅读的书籍。让孩子自己选择书去读,他们只会选择自己喜欢读的书籍,如漫画、动物小说等,一种类型、一个作家的作品十本、二十本地看,这样很容易造成知识上的营养不均衡、偏科。选书这件事,需要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,但更需要家长的把关。

其次,家长在孩子读完一本书后,可以匀出一点时间,与他交流书中具体的内容。这个交流的方式可以是口头的问答,简单地就读过的书进行内容讨论,让孩子去探索、思考、深究,帮助他通过口头表达或其他艺术表现形式,来表达感受、想法、意见;还可以是书面的,比如,画一画书中情节的思维导图,写一写后续故事发展的畅想,甚至还可以对书籍进行改编再创作。

最后,通过这些方式促进孩子的深度阅读,发现孩子在哪些方面略有不足,家长可以提出建议并进行有效指导,为孩子阅读下一本书提供方法及方向。

编辑:师亚军
评论区
发表评论

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垃圾信息 不良信息
郑重声明: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,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,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。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,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;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,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【通知—删除】义务。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,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,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。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 特此声明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 ICP证 京ICP备13002626号-8 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 版权所有
联系地址: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
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